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

虧損農企業常見的盲點

- 如果你認為農業要賺錢就是拿體力去換,幹,那就穩死耶!

  「反正,再過兩三年就撐不下去了,很快地就會走人了吧」

  這是熊本的農民A,對今年春天就要投入地方農業的B公司這樣嘲諷著。因為農民A並不只是在一個地方從事農業工作,走遍了全國各地,非常了解現實狀況是什麼樣。雖然很多企業爭相投入農業,但這幾年玩不下去撤退的案例更是多到數不完。

   日本的農地法在2009年修正,投入的企業數從修正前不到436家,一路成長到2015年6月的1898家企業,一共多了1500家,成長了有4倍。

  二戰後第一次的農地法修正,從原先的「為農民量身訂做的農業」,大幅度轉變成誰都能投入的「大眾農業」。接著,衝著「農業可以獲利」,世界各地許多企業紛紛投入農業領域。



- 企業投入農業的腳步越來越快

  企業投入農業的速度,今年四月開始會越來越快,農地法的修正,縮短了許多以往對非農業相關企業的繁瑣規範。例如農業事業議決權,原本非農業相關業者的會員數被限制在總會員數的四分之一以下,現在只要不超過一半也能被承認。而且,原先規定半數以上的會員和理事必須從事法定日數以上的農務工作,現在只要一個人以上達到就可以。

  雖然,企業B趁著這股熱潮投入了農業,但農民A一直抱持著懷疑的態度。企業投入農業,但卻對「農」的技術、管理所知甚少,實際上,跳進來農業而能成功的企業屈指能數。

  企業投入農業時,媒體總是用「農業將進入下一個世代」等華麗的文詞下標,但過沒多久後就從版面上消失了。雖然其他產業別都有類似的問題,但筆者身為農業顧問,估計至少有八成投入農業的企業是這種狀況。若再深入一點,這八成中,有六成做不出好的成果,有兩成則是陷入困境。

  筆者四年前開始支援的C社,包含社長在內,全體社員可說是沒日沒夜的在執行農務工作,這是一群有經驗的農人和身強體壯的勞工所組成,但因為賺不到錢而來請求協助。深入了解後才發現,「只要努力付出就能賺到錢」在農業裡是行不通的。雖然大家都知道今天的農業已經不是在田裡揮鋤頭,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農業還是勞力付出產業。

  事實上,農業確實是勞力付出的產業,這一點無可反駁,但是今天的農業幾乎已經機械化,不管是老人還是女性都很容易就能上手。例如現在的稻農,已經是不用下田,也不用去摸稻穀就能出產稻米的時代。

- 成功的關鍵在於對農業的現況能否瞭解

  能不能瞭解農業的現況,這將是投入農業能否成功,能否獲利的關鍵因素。雖然有八成的企業失敗了,但還是有兩成的企業能成功。

  三年前在大分縣投入農業的「安心院有機農園」是從三個素人開墾廢耕地開始,直到現在營業額已經來到了1億円。這家公司的特點是,雖然社長沒有實際去做農務工作,但秉持著「做沒有風險的東西、賣沒有風險的東西」的原則,現在已經是員工超過30人,並開始找尋海外商機的企業。

  就算是世世代代都務農的農民,如果無法領悟「農業」的本質,還是沒有辦法從中獲利營生。能賺錢的農民或是企業都會追求效率的提升,生產數據化,產線人性化,不斷地檢討、分析並改善工作流程。不僅如此,在積極開拓新的市場,能適時適地推出相對應商品的能力,Value Chain、Supply Chain的建構等,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。

- 農業和棒球一樣

  賺不了錢的農民、企業或是農業別,拿棒球來比喻的話,就是翅膀還沒長硬就去挑戰職業棒球一樣,也不是隨便找了一群老手就能打贏比賽。別說素人,就連職業選手想贏都要動腦袋,對應到農業的話,能「用腦袋去打球」的人還真的不多。

  一股腦去蠻幹的農業是無法賺到錢,農業必須要有精密的計算、長遠的眼光,並且要考量各種的風險和狀況,為了能夠存活到最後,一定要經過不斷的模擬和演練,不是砸錢就能贏。

  農業不是只有肉體要動,腦袋也要動,如此才能比他人更早一步注意到機會和趨勢,立於不敗之地。

  農業如果無法賺錢,企業投入的意願將大幅降低,伴隨著現有農戶的高齡與凋零,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將會降低。TPP最快將在一年後正式生效,日本農業將進入下一個時代,這些投入農業的企業,必須先把「農業」當成「腦業」才有機會在未來勝出。


原文:東洋經濟 「儲からない」農業企業が絶対気づかない視点